端午节放假2022年放几天(端午节,为什么又叫“恶日”)
端午节放假2022年放几天(端午节,为什么又叫“恶日”)
中国端午是一个传统的文化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名称众多,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艾节、菖蒲节等等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有的认为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这一日投江自尽,后人用粽子和龙舟来祭奠他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其他历史人物的说法 。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 祈福驱邪。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恶日,瘟疫和邪气盛行,人们为了避免灾祸,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和菖蒲,佩戴香囊和五色丝线,用兰草水沐浴,喝雄黄酒等,以驱除病气和妖魔 。
- 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源于对龙图腾的崇拜或对屈原的纪念。人们在江河湖海上划着装饰成龙形的船只,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呼声,在水上进行竞技或游乐 。
- 食粽子。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品,是用糯米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或其他植物叶中,用绳子扎紧,然后蒸煮或煮熟的一种食物。粽子的馅料和形状因地而异,有甜的、咸的、圆的、角的等等。粽子也有祭祀龙神或屈原的意义 。
- 其他习俗。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佩戴香囊、编织龙舟花、吃五黄食品、立蛋等。这些习俗都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中国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谐与社会进步的理想愿望。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