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顺序(清朝的皇帝顺序排列名字)
清朝十二帝顺序(清朝的皇帝顺序排列名字)
清朝的皇帝顺序排列名字: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福临),康熙(玄烨),雍正(胤禛),乾隆(弘历),嘉庆(颙琰),道光(旻宁),咸丰(奕詝),同治(载淳),光绪(载湉),宣统(溥仪),共12帝。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即清太祖),爱新觉罗氏,出生于建州左卫,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清朝的主要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八旗制度的创建者。
皇太极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清朝开国皇帝。
1626年,袭承汗位。1636年,在盛京(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清王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出生于盛京永福宫,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年号“顺治”
顺治年间属清朝早期,当时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
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1年)。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
他于1722年至1735年在位期间重整机构、整顿吏治、改善秘密立储制度,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胤禛去世,庙号世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清仁宗,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乾隆帝第十五子,出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1796年-1820年在位。
1789年,嘉庆被封和硕嘉亲王。1796年登基,并开始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于朝政收效不大,加之这一时期面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清朝由盛转衰。
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爱新觉罗·绵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撷芳殿,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年号道光。
咸丰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1831年-1861年),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清朝第九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载淳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1861年-1875年在位),为咸丰帝和慈禧皇太后长子。
光绪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出生于北京醇王府,醇亲王奕譞之子,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
载湉1875年1月被立为皇帝,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后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溥仪
溥仪3岁即位,6岁被迫退位,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67年10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继续浏览有关 清朝十二帝顺序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