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是什么东西(气溶胶有多可怕权威说法来了)
自从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后,“气溶胶传播”一词热度居高不下。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气溶胶,气溶胶传播到底是什么情况,对此小编为您解惑释疑。
1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指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直径在0.001~100微米之间的微小颗粒物组成的系统。就是飘在空气中,不容易掉下来的细微小颗粒。云、雾、烟都是气溶胶。雾霾的核心,也是气溶胶。
通俗点讲,空气中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悬浮物,虽然这些悬浮物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但如果拿它们跟头发直径对比的话,大概可分为两类,直径比头发细的和直径比头发粗的,直径比头发细的这类悬浮物就称为气溶胶。举个具体点的例子,你走在路上明明身边没有人,但是有闻到烟味,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的气溶胶。
2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直径约为0.1微米的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这就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普遍存在于生活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环境。自然产生的气溶胶如雾、粉尘、烟等持续时间不长,且携带健康危害成分相对少。人为环境中,那就复杂了,打喷嚏、抽烟、尾气排放、生产作业都可能产生气溶胶,甚至呼吸也会产生微量的气溶胶。
人在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的过程中,从体内喷出来的飞沫有大有小。质量大的飞沫、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而且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其他人如果吸入带有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就容易被感染。
3 气溶胶传播可能性大不大?
气溶胶在空气中普遍存在,说话、大笑、打喷嚏的时候都会产生,而且体积小、分量轻,会带着病毒在空气中飘一会儿才落地。说到这里,大家突然有点怕了,脑补空气中到处都是病毒气溶胶,密密麻麻,挥之不去。
其实不然,大家过度担忧了。毒理学界的名言一直很火:抛开剂量谈毒性,那都是耍流氓!专家说:“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病毒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让人感染生病。但空气中带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少,远远达不到致病的程度。
在家和办公室,空间相对密闭,气溶胶多来自于人(咳嗽、打喷嚏、说话等)和人的活动(做饭、抽烟、上厕所等),浓度一般要高于室外。如果有疑似或确诊病人,务必单人间隔离,并尽快送医。
在外时,需要注意的是人群聚集区域,尤其是菜场、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人为来源的气溶胶浓度往往较高,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会随之增高。
4 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
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隐匿性。气溶胶传播让人们防范难度增大,但也并非防不胜防。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深圳卫健委、浙江健康教育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石河子零距离
编辑:蒋辉 编审:焦亚峰 李秀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shzrmtzx@163.com
举报
评论 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评论
继续浏览有关 气溶胶是什么东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