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有救了)
5月10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说明书显示,10 μM(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
一万五千多倍的数字代表什么?5月12日,记者专访了这一专利的发明人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教授。
“这个数字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不用千金藤素药物时如果有15393个病毒,那么在用10 μM千金藤素药物的情况下,病毒数将只有1个。也就是说,很少量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止新冠病毒扩增和传播。”
童贻刚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该药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类发现的新冠病毒抑制剂中排名靠前。美国学者此前也在《科学》发表论文证实,千金藤素的数据在其研究的26种药物中数据亮眼,而且优于已经获批上市的瑞德西韦和帕罗韦德。
受访团队供图
童贻刚说,团队于2020年2月最早原创发现千金藤素具有超强抗新冠病毒活性,同年3月发表的相关论文,现已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两年多以来,童贻刚进一步联合钟南山院士团队赵金存教授和石正丽教授团队用新冠病毒对千金藤素的抗新冠病毒效果进行了验证,确认了该药物的抗新冠病毒效果。
“我们国家最先发现千金藤素抗新冠的效果,研究也受到了科技部、北京市、教育部等多个项目的支持。”童贻刚说,此次专利授权将助力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已经有加拿大的一家医药企业已与美国FDA接洽开展千金藤素的新冠肺炎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预计该临床试验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针对奥密克戎疫情新特点的最新情况通报
5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分秒必争、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一起关注!
近期全国疫情整体继续呈现下降态势
近期,全国疫情整体继续呈现 下降态势,5月5日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均低于5000例。5月12日全国新增感染者降至2300例以下。
当前,上海市疫情 整体向好,全市新增感染者数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吉林省疫情 处于扫尾阶段。
北京市近日 新增感染者数量有所减少,从高峰日的70多例,降到5月12日的47例,显示防控措施具有针对性和效果,但仍有未处于管控状态的感染者报告,社区传播风险尚未完全阻断。
四川广安的疫情 尚在发展中,需要从速进行流调排查和管控。
河南、江苏、浙江、江西、辽宁等地疫情 渐趋平稳,仍需努力尽快清零。
针对奥密克戎疫情新特点,进一步加快封、管、控时间,缩短集中隔离时间
奥密克戎疫情不同于以往疫情的特点,特别表现在 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的特点。“三区”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针对奥密克戎疫情的新特点, 进一步加快封、管、控的时间,缩短集中隔离的时间。采取临时管控措施,通过快管快筛的策略,以快制快,防止风险外溢,当风险解除后就快速解除。
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
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对于人员的需求要进一步扩充,一方面检测技术人员通过这两年的培训有一定储备,另一方面要布局这么多的核酸检测点,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的采样人员队伍。 鼓励具有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经过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培训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不仅仅是现有的医师和护士。此外,对于核酸采样现场还有一部分人员,主要负责信息录入、秩序维护,还有给老百姓进行答疑解惑、服务保障工作, 这部分人可以由一般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担任。
我国核酸检测能力已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
经过两年多的积极建设,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现在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 单管每日5700万管,总的来看核酸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更好
从目前我国有奥密克戎流行的地区,尤其是广泛、严重流行的地区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看到, 未接种疫苗和接种两剂次、接种三剂次之间的保护作用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看到 接种两剂次和接种三剂次之间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作用也有明显差别。一般来说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二是涉及发病率、重症率、病死率的差别。
根据香港卫生署5月5日公布的信息,在香港未接种疫苗的70-79岁的老年人中的病死率是5.55%,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59%,接种三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16%。也就是说, 未接种疫苗70-79岁老年人病死率分别是接种两剂次、三剂次该年龄人群的9倍和34倍。
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有关专家对吉林市作了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 未接种疫苗和仅接种一剂次灭活疫苗者重症的发生率是接种两次、接种三次疫苗者重症发生率20倍以上。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 全程接种疫苗,接种加强针对于重症和死亡预防的保护效果会更好。
来源:科技日报、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