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学java能干多久(给自己一年时间有出路吗)
放弃吧。。。互联网行业有35岁魔咒。到了35岁,基本就要等着被裁员了。年过30学Java,等同于49年入国军。
我34岁,马上就是入行第十年了。大学主要学的C++,但工作后的六七年时间,一直在搞Java。近两年多,正在逐渐转向.NET。
当年同批入职的同事,两个转了管理,其余均已领了福报。目前还在一线撸码的,就只剩我一个了。
我已经能察觉到,危机一直在逼近。虽然每天依然厚着脸皮,跟一群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同事们称兄道弟,但每逢周末,就会偷偷去招聘会转一圈儿,为下一阶段做打算了。
Java这门语言,基本就是和互联网绑在一块儿的。因为它并不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上面,而是运行在虚拟机上的。所以它只适合用在互联网行业,不适合用于传统的IT方向。
对于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机械自动化、数控编程、物联网、嵌入式、MES、BIM、GIS等方向,很难建立优势。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冶金、勘探、财务、金融、电子、电气、零售、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绝大部分非互联网企业,Java要么不适用,要么根本不能用。
而且它也不适合搞桌面开发。因为离开JDK,Java程序是无法运行的。你总不能给客户写个小工具,还强行给他装个JDK吧?
所以说,Java的岗位几乎全在互联网行业。离开互联网,Java还真没啥岗位。另外像PHP、Go语言啥的,也是如此。
当然,“不适用”和“不能用”,还是有区别的。即便在非互联网行业里,也存在一些互联网相关的项目。可对于中年人来说,如果只是把“能用”作为竞争优势的话,那就没有任何优势。
十八九岁的女网红,穿个女仆装可以大量圈粉。可是刘晓庆穿女仆装,却惨遭各种吐槽。
同一个套路,应届生能玩,并不代表你我也能玩。所以那些“并非不能用”的工作,还是让给年轻人去挑战吧。
我扔掉Java,转投.NET,就是打算在35岁魔咒到来之前,过度到零售业做进销存、去电子行业做上位机、去建筑行业搞BIM、去汽车、造船等装备制造业搞MES。。。。。总之,就是为了离开互联网行业,去传统行业混养老。
为啥互联网公司不能养老?
简单说就是职责单一、人满为患,劳动力供大于求。太多人上了同一辆火车,地上还有数不清的新人源源不断往上爬。可单凭区区一个行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也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编程涉及的行业那么多,为啥人们非挤同一辆车?
因为在别的行业,计算机只是一个部门。一家上万人的大企业里,可能才只有十几个程序员。
举个亲眼见过的实例。长城汽车,位于河北保定,在册员工十几万,程序员只有十几个,坐不满一张大会议桌。
唯独互联网公司,从上到下全是码农。一家百人公司,就有上百个程序岗位。
所以,岗位多,并不等于机会多。
100个岗位,放在非互联网行业,可能代表着十家大中型企业。而在互联网行业,只能代表一家百人公司。
Java恰恰就是有巨大的岗位数量,但机会数量却少的可怜。PHP、Go、Python之流,也是如此。
你确实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岗位,也确实可以面试许许多多公司。但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岗位,能让你的人生出现转折。
因为它们都是高度同质化的。你从中随便找一家公司,把它的招聘条件、岗位要求抄写下来,再去对照其他公司。会发现它们除了文笔不同之外,内容全都一样。
招聘条件一样,岗位要求相同。A公司码农会遇到中年危机,你猜B公司码农会不会遇到?
火车严重超载,就会动力不足。导致无法前行,甚至脱轨侧翻。这该如何是好?
于是,互联网公司开启了轮流上岗模式。年龄大的炒鱿鱼,给年轻人让位置。年轻人年龄大了,再给更年轻的让位置。。。如此反复循环,即所谓的“福报”。
解放军的规模一共才200万人,凭什么每年都能接收数十万新兵?因为当兵不需要一辈子,三年就退伍回家。每年有几十万老兵退伍,自然就有几十万新兵入役。
互联网行业,也是这个运作模式。铁打的BAT,流水的程序猿。十年志愿役,没有转业安置,没有税务减免,没有免费医疗,没有军属保障,更没有退伍费。
继续浏览有关 女生学java能干多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