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欢欣)

时间:2022-11-14作者:听闻分类:民生聚焦浏览:38评论:0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市人民沉浸在建国的喜悦中,城楼之上的刘伯承,笑容中带着一丝顾虑,忧心忡忡地望向了西南方向,那里还有大片土地没有解放
其中就有刘伯承的家,位在西南方向的四川
在三大战役摧枯拉朽的打击之下,国民党反动派做起最后的挣扎。
刘伯承(右)
1949年的上半年,蒋介石下野,退入幕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上台后就与解放军倡议和解,致电毛主席,表示愿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为谈判基础。
4月15号,《国内和平协定》很快就制定出来了,毛主席强调,签约必须由:“李宗仁、何应钦、于右任、居正、童冠贤、吴忠信等到北平签字”
但临到签字的最后期限,李宗仁突然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中共之间开始了对峙。
国民党拒绝和平协议,并在国内大肆搞破坏,即使共产党打过去,他们也要在逃跑前将当地一把火烧干净。
此时北京正处于一片欢腾,远在西南的父老乡亲们,却在国民党的水深火热中煎熬。
开国大典
国民党残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如今只能在中国的西南区域活动,而刘伯承的家乡,就在中国西南方向的四川。
在1949年,国共局势究竟是什么样的?让刘伯承忧心忡忡的中国西南区域,又会在什么时候解放?
李宗仁上台,蒋介石阻止其签订协议
1948年末,共产党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将国民党打败,桂系迫切希望蒋介石下台,12月22日白崇禧威胁蒋介石“从速下野,否则后悔莫及!”
蒋介石此时刚打了败仗,周围对他骂声一片,他不得已选择下野,但是他对桂系却提了三个要求:必须先有安国保民、不受奸匪欺诈之办法。
“必须有切实准备,并须正式交替”
“对前方被围之部队,必须救援出险”
如果李宗仁能做到以上三点,他就心甘情愿地下野。
两天后李宗仁直接回了一句:“主力军团损失殆尽!谈何救援?”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李宗仁已经有了投降心理,为此蒋介石还指责李宗仁:“甘心接受无条件投降与毁灭国军之卑鄙行动已暴露无遗”
李宗仁回怼蒋介石:“你要为失败负最大的责任!”
李宗仁一句话拿捏住了蒋介石的命脉,在经过一系列的商议之后,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引退。
李宗仁想要和共产党谈合,组成所谓的“联合国”,蒋介石第一个不答应,在他在下野后,还抓着行政院和国防院不放,这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直接掌控了整个党政,白崇禧愣是没抢过蒋介石。
为了不让李宗仁拿到国民党的权力,蒋介石直接将“代”扣在李宗仁头上,无论李宗仁如何挣扎,他都不是国民党真正的掌权人。
和李宗仁一伙的白崇禧对这个国防院长垂涎不已,但是他当不上,于是就让何应钦去任职何应钦也怕蒋介石,直接推辞了
白崇禧又转向国防次长,结果他是蒋介石的人,只听蒋介石的命令。
白崇禧
表面上,蒋介石是被桂系逼下了台。实际上,国民党的一切大事,还掌握在蒋介石手中,李宗仁拒绝签约,一部分原因也是他对李宗仁的威胁:“只要不投降共产党,不参与联合国,就给予支援!”
毛主席想要让李宗仁等人前往北平签约,蒋介石却对李宗仁等人宣称,这是共产党的阴谋诡计,意图想要挟持国民党五老,然后再夺取国民党政权。
这件事是蒋介石的拿手好戏,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过这一招还真的吓到了他们,于右任居正纷纷表示:“我去不了北平、我和共产党合不来”。
于是签约的事情就从1949年4月15日拖到了20号
在共产党的催促下,作为本次签约的主要人物的李宗仁,和何应钦联合致电中共:
“虽然政府在联合政府成立之前继续负责国家行政事务,但是仅能惟中共军事总部之命是从。关于政协,政府只能在中共认为 推行和平协定‘满意’的情况下加入;加入联合政府,也须取决于中共的推荐。”
李宗仁发去的这句话,明明白白地表示:加入了就只能听中共摆布,我不签!
而毛主席等人看到国民党一个、二个全都拒绝,只能率大军南下,将国民党彻底打出去了!
全国大进军,包围西南区域国民党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3日,在解放军主力军打到南京之后,国民党反动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此时蒋介石手上还有150万大军,为了维系局面,他将90万大军压在四川、云南两个宝地上,利用四川等地复杂而艰险的地理特征,构筑起大西南防线,企图将西南变成自己的战略基地,就算防守不行,云南等地还接壤着许多的小国,到时候往外一撤就能逃之夭夭。
现在摆在解放军面前的,是通往西南方向的一道道关卡,先不说蒋介石手下的一些残兵败将,时不时地干扰队伍,桂系军队也在全力阻止解放军进攻两广地区。
蒋介石又让胡宗南守在西安泾河南岸,但是胡宗南之前在延安吃过大亏,此时面对彭司令大军袭来,吓得直接放弃了西安向宝鸡转移。
解放军如同闯关一样,越到后面关卡越难,即使是转移到宝鸡的胡宗南军队,也占据了有利地势,目前的局势对于解放军来说,十分不利!
刘、邓军队
中共军委明确指出:“胡宗南正在向四川撤退。没有去昆明,蒋桂两系也妄图在重庆建都,我们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从南边进军,断了他们的退路!”
在军令下达后,刘、邓就召集第二野战军前委员扩大会议,先后颁布了《关于进军西南的指示》。并要求各级党委在部队和全体指挥员中立即开展三项工作:“一是进军必要性教育,二是明确进军目标,三是大力加强进军的实际组织工作”。
8月19号,做好了战前工作,刘、邓开始计划作战策略,二野的主要任务在贵阳和四川东南,但是为了大迂回,他们首先要打下宜宾、江津等地,打下这些地区以北的地方,将宋希濂、孙震孤立起来,最好是将他们劝降,然后再协同在川北的贺龙部队。
随后刘、邓又制定了更完善的步骤,打算将西南的南边先给兜击了!
9月初,中央军成立了一个战略小组,刘伯承为组长,计划就此开始进行。
按照计划,二野开始向湘西、鄂西开进,第3、5兵团则按照预定的路线,乘坐车或者船前往集结地域,四野4兵团也在同月往赣西和赣粤出发,进军广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但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刘伯承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前往北京参加开国典礼。
他站在天安门上听着那些庄严宣誓,内心仿佛涌进了波涛大浪,他想起漫漫革命征程,多少革命者献身于此,眼看成功近在咫尺,更加坚定了他快速解放西南的决心!
解放西南的解放军队伍
此时的二野,也已经朝着计划的区域前进了,这一次解放军要将国民党彻底消灭,以免给之后的建设造成困扰。
10月21号,刘、邓参与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直接发出:“全国进军”的决定,根据毛主席和中共的根本战略,两天后,刘邓发出进军川黔的指令。
此时的胡宗南带着16万兵马在宝鸡的秦岭、汉中、川北一带,对北面多了重点防御,而宋希濂也带着30万人部署在巴东一带。
刘邓大军、打响解放西南的第一枪
11月初,二野的3、5兵团47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川黔,那是国民党“大西南防线”最薄弱的地区;同一时间二野的第10军也由湖南进入贵州,在15号就解放了贵州
另一边的二野47军也朝着湘西进发了,一路上势不可挡,直接打破了国民党的“川湘鄂防线”。
前三条线打得十分顺利,但是2野3兵团12军36师106团秀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在他们前进的路上,有一条大河,这条河上“洪茶大桥”被国民党秀山县长给炸毁了,本来在河上的船只也都藏了起来。
不仅如此,国民党对当地百姓恐吓,谣传共产党是一支“烧杀抢掠”的队伍,吓得群众们纷纷藏了起来。
解放军只能先驻扎在河对面,想办法渡河,在这期间,共产党队伍和岸边的群众们相处得十分和睦,因为刘、邓大军纪律严明,就算是挖野菜、吃树根,也丝毫没有抢夺当地群众的粮食的意思
渐渐地,两岸的群众们都得知,这是一支好队伍,于是,早就受够国民党统治的群众们纷纷回家,还将自家的门板拆下来给解放军渡河用
但这些浮板只能行军,重武装和汽车过不去,于是群众们各出其力,凑了几条民用大船,将这些汽车、大炮运到对岸,这才让十几万大军和军车、大炮过了清水江。
刘、邓解放军渡河
1949年11月底,刘邓大军主力军从洪安古镇经过,将这里彻底解放了。
在洪安老一辈人心里,或许有着这么一个画面,解放军们排着队、唱着歌进了洪安,两个首长模样的人在街上对大家招手,在那以后,洪安的人民再也不用受到压迫了。
解放区人民的开心对于防守在这里的宋希濂来说,简直是催命符,他赶紧将主力撤退到乌江,企图脱离解放军的包围,并在乌江以西的郁山镇和保家楼部署军队。
解放军却比他更早到达龚滩,直接破解了他的防御,宋希濂只能后撤,解放军紧追其后,紧追其后,连同前来支援宋希濂的罗广文部队都被打得溃不成军
12月中旬,四面楚歌的宋希濂集团战败,重庆解放!
宋希濂为了解围,直接深入了川南的山里,不止刘、邓大军找不到他,蒋介石都找不到他。不过刘伯承和邓公觉得大可不必带着这么多兵力追她,现在的宋希濂已成惊弓之鸟,就只派出了一个155团追击宋希濂残部
12月19号,宋希濂残部逃到大渡河畔的沙坪镇,本以为追兵就在身后,但他不知道,2野5兵团的139团也在附近,于是直接穿插到宋希濂残部,然后将他生擒。在被俘后,宋希濂才得知自己是被一个团长给俘虏的。
胡宗南败北,宋希濂被俘,云南掌握着军权的卢汉起义了,李弥还差点被卢汉囚禁,蒋介石这次是彻底挣扎不动了。
蒋介石将部队留下来抵抗解放军,自己坐着军用飞机逃往台湾了,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在蒋介石逃走之后,即使他下令坚守云南,还是被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包抄,国民党剩余的残兵败将不是逃往国外、就是被俘。
刘伯承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解决了心中大患,家乡也恢复了和平和安定中国的前程,将会是一条平坦大道,即使他不在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